跟你分享一份2021年關於Covid-19的研究文獻,其中發現腸道健康跟Covid-19感染和重症機率的關係,主要會腸道健康的三個面相切入,分別是腸道菌叢平衡、黏膜組織,以及影響感染的通道 ACE2 。
腸道和身體健康的關係
我們知道腸道健康跟身體很多不同部位都有關係,除了以前我們在Podcast【凱熙陪你吃早餐】節目中常提到的腦腸軸,還有今天分享的腸肺軸(gut-lung axis) 。
大約50年前,國外就有研究發現,腸胃發炎會增加肺部發炎的機率 ,後來也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,腸胃道和呼吸道的疾病通常會同時發生。
對於這個狀況,科學家推估有可能是身體裡好菌、壞菌和牆頭草等菌叢失衡,並經由血液循環和淋巴系統互相影響,進而導致從腸道疾病延伸出其他的身體狀況。
我們在廣告也常看到,容易過敏的小孩吃了益生菌之後,可以降低過敏的機率和過敏的程度,其中的關聯就和上述提到的理論有關。
如果從胎兒發育的階段來看,腸和肺其實是從同一個胚胎發育的,而且結構相似,都有面積較大的上皮細胞組織和黏膜、淋巴系統等等。同時腸和肺都有防止細菌、真菌、病毒入侵的機制,並且都有好菌身在其中,幫忙提供對抗病原的抵抗力。
新冠病毒和腸道健康的關係
Covid-19開始大流行之後,全球科學家紛紛投入各種相關研究。其中部分跨國的大型研究發現 ,確診者的胃腸道疾病可能與嚴重症狀有關,像是急性呼吸窘迫、肝損傷和休克等。另外,代謝症候群(也就是三高的患者)感染Covid-19的重症機率更高!
除此之外,研究也指出確診者的腸道菌叢,也會因為病程變嚴重而更失衡,腸黏膜變薄、腸漏症或稱腸道通透性增加,導致更嚴重的發炎和損傷,並隨著漸漸康復而逐漸恢復。
今天要分享這份研究文獻,彙整許多研究資料,從腸道健康的角度幫助治療Covid-19的可能性。
腸道菌叢如何影響身體的免疫力?
研究文獻中,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,文獻中反覆提到短鏈脂肪酸(Short-Chain Fatty Acid,SCFA)對於免疫系統和菌叢平衡的重要性。
短鏈脂肪酸是好菌吃掉纖維質(益生元)後的代謝產物(簡單來說,就是好菌的便便),除了可以產生能量之外,還可以變成腸道上皮細胞的食物,同時調節腸道pH值幫助好菌生長,進而增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。
此外,好菌也能幫助肺部健康,常見的好菌像是:母乳寶寶腸道特別大量存在的雙歧桿菌,以及我們常常吃的優格或德國酸菜所包含的乳桿菌等。目前已經有研究指出,Covid-19患者有較高的機率發生腸道菌叢失衡,並且有雙歧桿菌和乳桿菌數量減少的情形,值得注意的地方是,確診後的嚴重程度也跟致病菌的量呈正相關!
另外,為什麼老年人感染Covid-19後重症機率高,有科學家研究認為,可能跟長者的腸道菌叢種類和益生菌數量較少有關。
值得一提的是,研究發現把壞菌:「革蘭氏陰性菌」的外膜成分脂多醣(Lipopolysaccharide,LPS)放到實驗小鼠的身體裡,小鼠腸道菌叢改變和肺部發炎的狀況就會增加。腸道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 ACE2 缺乏時,會影響色氨酸的穩定,改變腸道菌叢並增加發炎反應,使急性肺損傷等情形有較高的機率出現,而Covid-19則會影響ACE2受器的功能,導致染疫後的重症機率提升。
防疫從腸道健康開始:5R 腸道修復技巧
1R排除(Remove))
從身體中避免一些病菌的入侵,比如常見的細菌、真菌、寄生蟲、病毒等等。並且多注意環境毒素的攝取,我們可以從減少使用藥物、酒精、食品添加物等方式,來降低環境毒素的影響,也可以盡量避免接觸塵蟎、塑化劑。
飲食方面,我們可以避免吃一些敏感或不耐的食物,像是含麩質、乳製品或是其他食物過敏源的食物。
2R替代(Replace)
嘗試用一些好的東西,替代上述提到需要排除的事項,像是營養的食物、乾淨的水,以及可以幫助食物分解、提高吸收效率的酵素等等。
3R再接種益生菌(Re-inoculate)
補充益生菌,讓益菌排除壞菌,同時增加製造短鏈脂肪酸,促進合成維生素和大腦神經傳導物質、荷爾蒙等等。
4R再生修復(Repair)
除了吃益生菌之外,還需要補充益生元(Prebiotics,益生菌的食物來源),像常聽到的纖維質和寡糖等等。如果今天腸道免疫城牆 – 腸黏膜已經破洞了,這時候就可以補充一種特別的氨基酸 – 麩醯氨酸,可以幫助黏膜系統修復。
5R留住品味生活(Relax)
最後,就是要放鬆舒壓因為壓力大也會增加腸漏症的機率。當我們腸道免疫城牆破洞,就會讓一些壞菌、毒素、汙染進入到腸道裡。日常生活中可以盡量多親近大自然,減少到人多的地方,早睡早起、多運動,維持健康的體態,這樣就可以做到舒壓放鬆囉!